將藥品耗材帶金銷售扔進歷史的垃圾簍

首頁    行業新聞    將藥品耗材帶金銷售扔進歷史的垃圾簍

醫藥網12月10日訊 近日,國家醫保局下發《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的操作規範(2020版)》(簡稱《操作規範》),明確將在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、平臺掛網,並在備案採購中建立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制度。有業內人士表示,隨着國家帶量採購的推進,越來越多的藥品和器械被納入採購範圍,大幅減少了企業銷售環節的支出,同時換來銷售量的增加,而信用評價政策的出現,則從另一方面有效控制醫藥回扣以及帶金銷售。(12月9日《經濟參考報》)

 

  吃藥品耗材回扣和企業帶金銷售,是醫藥銷售領域存在多年的頑疾。從以往曝光的案例來看,涉案的藥企和人員之多,說明這一現象在行業內已不是個例。此外,藥企在研發投入時斤斤計較,卻在銷售時大手大腳,也屢受詬病。在招採製度不夠健全的背景下,帶金銷售似乎已成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一種手段,使得不少藥品和耗材的價格讓患者難以承受,因爲其中很大一部分資金是通過吃回扣和帶金銷售等渠道,變成了少數人的灰色收入。

 

  針對藥品耗材銷售建立失信黑名單,讓發放回扣和帶金銷售的企業出局,對這類現象具有治本的效力,《操作規範》的主要作用就在於此。因此,制定出臺該《操作規範》的全過程,備受業界關注,也引發了社會的巨大反響。此前,這份文件的徵求意見稿公佈之後,就掀起了一輪舉報信熱潮,也讓部分藥企發放回扣等行爲得到曝光。公衆高漲的參與熱情,也體現出對《操作規範》的期待。正式下發的《操作規範》,既契合了公衆的期待,也勢必對醫藥行業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。

 

  要想守住來之不易的醫藥體制改革成果,就需要爲藥品耗材銷售重新立規矩。近年來,圍繞藥品和耗材沒少進行改革,也放了不少大招,比如實行了60年的藥品加成政策被取消、爲醫藥代表劃定活動紅線、集中帶量採購等,都讓藥企吃回扣和帶金銷售的行爲大幅減少。然而,只要帶金銷售等暗道依然存在,不論規模大小,都會讓藥品和耗材多了一個不正當的競爭手段。這樣做的後果是,少數藥品和耗材即使品質不高或價格不低,也有渠道打開銷路,久而久之,就會形成新的潛規則,讓醫藥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,也讓醫療行風難以端正。

 

  整治藥品耗材帶金銷售等現象,已到了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。一鼓作氣,就有望徹底治癒這一頑疾,一篙鬆勁,就會面臨“退千尋”的處境。某種程度而言,藥品耗材帶金銷售是歷史的產物,將之扔進歷史垃圾簍,不僅順應了改革需要和公衆呼聲,而且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。

 

  期待以該《操作規範》出臺爲契機,在醫藥行業形成更加鮮明的導向,讓那些僅靠公關打天下的藥企無法生存發展,而重研發創新的開拓性企業能夠脫穎而出。隨着藥企用更低的價格、更高的質量等正當競爭方式來贏得市場青睞,患者才能用上更加質優價廉的藥品耗材。  (羅志華)

2020年12月11日 10:29